P-无机磷测定试剂盒(磷钼酸盐法)
--评估钙磷代谢、肾功能及骨代谢状态的指标
样本类型:血清或肝素锂抗凝血浆
适用仪器:本试剂盒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优势
1.采用磷钼酸盐法,液体双试剂
2.精密度高,CV≤5%
3.线性范围宽,0.1~5.0 mmol/L
4.超长效期24个月
5.校准品定值溯源至GBW(E)080186
指标简介
体内大部分磷是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的,少部分构成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磷脂、核苷酸等。而血清中的无机磷酸盐只占极少部分,它构成血液的缓冲系统。人体所需的磷主要由食物供给,在小肠上段补吸收,经肾脏和肠排泄,肾小管又对磷的排泄起控制作用。
检测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钼酸铵与无机磷反应,形成非还原性磷钼酸化合物,在340nm测量吸光度,吸光度增加与无机磷浓度成正比。
临床应用
- 血清无机磷增高: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本病常因手术不慎伤及甲状旁腺或其血管,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增强使血清磷升高。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也伴有血清磷增高。②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尿毒症或肾炎晚期,磷酸盐排出障碍使血清磷滞留。③维生素D过多,促进肠道钙磷吸收,血清钙磷升高。④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疏松、骨转移瘤、骨折愈合期。
- 血清无机磷降低: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肾小管重吸收磷受抑制,尿磷排泄增多,导致血磷降低。②佝偻病或软骨病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尿磷排泄增多导致血磷降低。③糖利用增加:连续静脉输人葡萄糖并同时输入胰岛素,或胰腺瘤伴有胰岛素过多症,使糖利用增加,消耗大量的无机磷酸盐。④肾小管变性病变,使肾小管重吸收磷障碍,血磷偏低。⑤乳糜泻时肠内大量的脂肪存在,抑制磷吸收。
- 血清无机磷与慢性肝病:慢性肝病,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组存有高血磷情况,其增高程度以肝炎后肝硬化组最为明显(肝硬化组>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慢性迁延性肝炎组),这可能是某些肝病的代谢特征,血清无机磷在肝功能恢复后有显著变化,其增高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
对应症状 |
肾内科 |
慢性肾病(CKD):尤其是3期及以上患者,高磷血症是常见并发症。 |
内分泌科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减退:原发性甲旁亢(血磷降低);继发性甲旁亢(CKD患者,血磷升高)。 |
骨科 |
骨代谢异常:如佝偻病(儿童)、骨软化症(成人)、病理性骨折。 |
心血管内科 |
血管钙化:长期高磷血症加速冠状动脉、瓣膜钙化。 |
儿科 |
遗传性磷代谢疾病:如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LH)。 |
参考文献
[1] 邹单东, 血清无机磷检测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21): p. 3780.
指南共识

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