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测定试剂盒(MPT 底物法)
--反映肾实质病变,尤其是急性损伤和活动期病变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
样本类型:血清或尿液(不可冷冻,不可加防腐剂)
适用仪器:本试剂盒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优势
1.血尿同检
2.采用酶法测定,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3.线性范围宽,0.30~200 U/L
指标简介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dase,NAG)是一种细胞内溶酶体酶,存在于肾、肝、脾及脑等脏器,以肾近曲小管含量最高。血液中的NAG因分子量大(140kDa)而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过,尿液中的NAG是由肾小管溶酶体的释放得来。通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的胞吐过程,NAG在尿液中少量排出;在各种肾脏疾病,或暴露于多种肾小管毒性物质后,NAG在尿液中表现出高活性,这主要是由于肾小管上皮破损,溶酶体破裂,NAG被大量释放入尿液。在肾小球疾病中,NAG尿排泄增加是由于肾小管细胞释放增加,而不是由于穿过受损肾小球滤过屏障致滤过增加,因此,尿NAG排泄增加普遍认为是肾小管细胞功能或结构损伤的标志,且尿NAG升高常早于Scr、BUN、β2-MG 等指标。
检测原理
样本中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可作用于6-甲基-2-硫代吡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MPT-NAG),使之水解产生MPT和NAG,MPT在340nm处有吸收峰,通过测定340nm处每分钟吸光度增加速度可计算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临床应用
- 尿NAG是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的灵敏指标:尿NAG反映肾小管损伤。肾小管间质病变、先天性肾小管病变、急性肾损伤、药物诱发肾毒损害、肾移植排斥反应等,均可引起肾小管损伤而使尿NAG升高。肾移植出现排斥反应前1~3天,尿NAG即可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排斥反应。尿NAG测定可作为氨基甙类和头饱类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非甾类抗炎药物、镇痛剂等有肾毒性的药物对肾损伤的发现和损伤程度的监测,还可应用于重金属肾损伤监测、肾毒物质环境污染人群筛查、儿童尿普查发现隐性肾炎。
- 肾小球病变也可导致尿NAG活性升高。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炎等尿NAG活性也升高,且与病变程度相关。糖尿病肾炎早期,由于滤过压增高,滤过膜负电荷减少,裂孔变化,血浆白蛋白滤出增加,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后,尿白蛋白排泄可不增加,但此时,因细胞溶酶体被激活,导致尿NAG升高,且NAG/尿肌酐比值增高,先于尿白蛋白排泄量的变化。
- 尿NAG是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警标志物。NAG是一种溶酶体酶,尿中的NAG由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渗漏进入到管腔。在AKI尚未出现临床症状时,尿液中的NAG明显升高;NAG是判定早期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标志物,可特异性地识别AKI,不受尿路感染等的干扰。单用肌酐对AKI的早期诊断相对比较滞后,用NAG/肌酐可提高其在AKI中的早期诊断的价值。《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1]指出,建议对AKI高风险患者定期监测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和尿量,以早期诊断AKI。
- 尿NAG测定可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陈一戎等[2]研究发现,上尿路感染组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组,其阳性率分别为90%和3.8%;一些急性膀胱炎患者,尽管尿中脓球满视野,而尿NAG却正常。故尿NAG测定可作为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的辅助手段。
- 尿NAG可作为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预测及肾小管受累的早期筛查指标。NAG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00,被认为是早期DKD的预测因子,与白蛋白尿的进展有关[3]。研究表明,NAG 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小管损伤的重要标志[4-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6]指出,推荐对G3a~5A1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即尿白蛋白阴性的DKD患者,进行肾小管受累的早期筛查,筛查指标包括尿液NAG。
- 尿NAG可用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筛查。根据《泌尿系统疾病筛查临床路径》[7],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筛查中,建议增检随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随机尿尿液特异性指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N-乙酰葡萄糖苷酶,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等),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C每年1次,超声心动图、眼底检查每1~2年1次,全面评估高血压靶器官损伤。
- NAG与心血管疾病:血与尿NAG测定可用于高血压病和肾实质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早在1988年,霍玉玺等[8]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血、尿NAG均升高,而肾实质性高血压(全部病例均为高血压型肾炎)仅尿NAG活性升高,血压降低后高血压病的血、尿NAG降低,而肾实质性高血压NAG活性无变化,以此可资两者鉴别诊断。尿NAG不仅是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预测因子,而且还是微血管和/或大血管并发症的预测因素[3]。研究发现[9],尿NAG水平≥37.5 IU/L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尿NAG水平< 37.5 IU/L的糖尿病患者;尿NAG水平升高导致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表明尿NAG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相关,尿液NAG是早期检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有价值标志物。
- NGAL/NAG:临床上常将NAG与NGAL同时监测,NGAL/NA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比值在临床上通常用于评估肾脏损伤的程度和性质。肾小管损伤的评估:NAG主要存在于肾近曲小管细胞中,而NGAL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受到损伤时表达急剧增强。因此,NGAL/NAG比值可作为肾小管损伤指标,尤其是在急性肾损伤(AKI)的情况下。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
适检人群 |
说明 |
肾内科 |
肾小管间质病变、先天性肾小管病变、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患者,急慢性肾炎患者 |
均可引起肾小管损伤而使尿NAG升高,尿NAG升高与病变程度相关 |
急诊科、ICU(重症监护病房) |
急性肾损伤 |
尿NAG是判定早期肾小管损伤的敏感的分子标志物,可特异性的识别AKI |
移植科 |
肾移植 |
尿NAG可用于监测肾移植排斥反应 |
内科、老年科、内分泌科 |
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
尿NAG可作为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预测及肾小管受累的早期筛查指标,尿NAG是微血管和/或大血管并发症的预测因素,尿 NAG是早期检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标志物,尿NAG是反映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程度的指标 |
移植科 |
肾移植患者 |
尿NAG可用于监测肾移植排斥反应 |
心血管科/心内科 |
高血压 |
血、尿NAG测定可用于高血压病和肾实质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
消化内科 |
肝硬化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 |
血清NAG活性升高 |
肿瘤科 |
化疗患者 |
尿NAG测定可用于监测肾毒性药物对肾的损伤 |
儿科/体检科/体检中心 |
儿童 |
尿NAG测定可用于儿童尿普查发现隐性肾炎 |
参考文献
[1] 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专家组. 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42):3332-3366.
[2] 陈一戎,刘国栋,沈绍基,等.尿NAG在泌尿外科疾患中的观察[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84年05卷5期, 276-277页
[3] 张俊清,苏白海,张捷,等. 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预测与诊断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21,60(6):522-532.
[4] Ouchi M, Suzuki T, Hashimoto M, Motoyama M, Ohara M, Suzuki K, Igari Y, Watanabe K, Nakano H, Oba K. Urinary 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level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2-hr plasma glucose levels during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ng in prediabetes. J Clin Lab Anal. 2012 Nov;26(6):473-80.
[5] Agirbasli M, Radhakrishnamurthy B, Jiang X, Bao W, Berenson GS. Urinary 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 changes in relation to age, sex, race, and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a young adult biracial population.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 Am J Hypertens. 1996 Feb;9(2):157-61.
[6]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5):379-385.
[7] 杨悦,古再丽努尔·赛来阿吉木,丁小强,等. 泌尿系统疾病筛查临床路径[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4,18(3):174-177.
[8] 霍玉玺,续梅,刘林平,等.高血压病和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血,尿NAG活性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8(5).
[9] Lou W, Cheng Q, Liang Y, Xia D. Urinary 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NAG) Level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Diabetic Patients. Int J Gen Med. 2021 Dec 30;14:10495-10502.
指南共识

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