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P-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
--肾小球滤过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早期损伤指标,营养性疾病疗效灵敏特异指标
样本类型:血清
适用仪器:本试剂盒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优势
1.专利产品,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2.线性范围宽,10~150 mg/L
3.试剂稳定性好,开瓶载机稳定30天
指标简介
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由肝细胞、小肠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广泛分布于血浆及其他体液中。血浆中主要是由肝细胞表达分泌的RBP4,分子量仅21kD。RBP的主要功能是与前白蛋白共同和维生素A的反式视黄醇形式结合、转运,并保护其不被氧化;此外还参与胎儿的发育调控。血浆中RBP分子量小,当复合物中视黄醇与靶细胞结合后,RBP便与前白蛋白分离,由肾小球滤出,但原尿中99%的RBP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以胞饮方式重摄取并分解,仅微量从尿排泄。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则血中RBP升高;而一旦尿液中RBP水平升高,则提示近段肾小管损伤或功能受损。因此,测定血液和尿液中RBP水平有助于肾脏疾病的辅助诊断。
检测原理
样本中的RBP与试剂中胶乳颗粒交联的人IgG抗体反应,形成不溶性的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吸光度改变,在抗体量一定的条件下,吸光度的改变与样本中的RBP浓度呈正相关。
临床应用
- 血清RBP升高:血清RBP升高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也见于过量摄入维生素A、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等。在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上,血清RBP与胱抑素C(Cys C)的诊断性能相当[1]。
- 血清RBP是一个早期、敏感的肾功能指标,与糖尿病肾病(DN)疾病严重程度平行,可作为早期筛查和诊断DN较为理想的指标[2-6]。
- 检测血清RBP水平能反映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肾病的肾功能情况,可作为GDM早期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预防、改进治疗方案以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有效监测指标[7]。
- 血清RBP降低:各种肝病肝病、营养类疾病、维生素A缺乏症、低蛋白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可出现血中RBP降低[1]。
- 因RBP 在肝脏内合成,当肝脏受各种因素损害后,RBP 的合成功能降低,反映在血液中RBP 水平的下降,同时,RBP的半衰期较前白蛋白更短,故更能早期敏感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与分解代谢的变化。血清RBP水平能更迅速、更准确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功能的变化,评价肝损害严重程度,对临床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8]。血清RBP水平是反映营养性疾病疗效的灵敏、特异性指标[9]。
- 血清RBP灵敏反映维生素A(VitA)缺乏症。VitA是一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视黄醇和其衍生物。VitA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在视觉、生长、发育、免疫系统功能和生殖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itA的储存、代谢必须依靠RBP的协助,否则体内VitA的吸收储存,转运等环节将会改变,引起组织中VtA的分布不均,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如夜盲症、结膜干燥症,及影响上皮组织、骨组织的生长、分化与繁殖、胚胎发育等网。血清RBP浓度与VitA含量相关系数0.879,当血清中RBP低于正常人一半时,病人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10]。
- 尿RBP升高:尿RBP升高提示近端肾小管损伤和功能异常,有助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引起尿RBP升高的主要肾脏疾病有:①肾小管间质性肾炎;②重金属或肾毒性药物引起的小管中毒;③肾小球肾病和肾血管疾病经常合并小管损伤,也可能引起尿中RBP水平升高。
- 国外的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尿RBP排泄较正常人增高,在大量白蛋白尿患者增加更为明显,尿RBP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NAG和β2-MG呈正相关,在DM早期阶段尿mAlb正常时,肾小管功能即可能受到损害,故尿RBP可作为诊断早期DN肾小管损害的敏感指标。与尿mAlb一样,伴有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的2型DM患者尿RBP特异性地升高,因而尿RBP也是DM血管病变的特异指标[11]。
- 研究表明,同时检测血清RBP和尿RBP水平,有助于鉴别肝肾综合征与肝硬化[12]。肝硬化病人血清RBP水平降低,而尿RBP正常;肝肾综合征者血清RBP显著降低,尿RBP显著高于正常值。
-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13]建议推荐对G3a~5A1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即尿白蛋白阴性的DKD患者,进行肾小管受累的早期筛查;筛查指标包括尿液RBP,排除影响因素后依据2~3次进行结果判定。
- 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预测与诊断专家共识组于2021年发布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预测与诊断专家共识》[14]指出,尿RBP升高表示肾小管损伤,尿RBP测定的潜在应用价值包括DKD早期肾损伤指标、预测肾纤维化的理想指标以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预测指标。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
适检人群 |
备注 |
肾内科 |
糖尿病肾病患者、高血压肾病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慢性肾病患者 |
血清RBP升高可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 |
内分泌科 |
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 |
血清RBP水平能反映早期肾病的肾功能情况 |
消化内科 |
肝硬化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其他肝病患者 |
血清RBP降低可用于评估肝脏合成功能 |
营养科 |
营养不良患者、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 |
血清RBP水平是反映营养性疾病疗效的灵敏、特异性指标 |
ICU |
外科术后患者、多器官衰竭患者、危重病人 |
血清RBP和尿RBP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
急诊科 |
急性创伤病人、中毒患者、感染患者 |
尿RBP可作为AKI早期诊断及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
肿瘤科 |
肿瘤患者 |
血清RBP可用于监测化疗患者肾功能损害 |
参考文献
[1] 尚红, 王毓三,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 何萍,何艳佩,陈艳华,等.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2009,24(6):461-462.
[3] 李光荣,刘靳波,明兰.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的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8):1057-1058.
[4] 张益红,潘明麟,徐家蓉,等.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病诊断中的效果评价[J]. 安徽医学,2012,33(12):1634-1636.
[5] 余天会. 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3):365-365,367.
[6] 徐祥坤.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7):1179-1180.
[7] 赵英剑.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病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1):1930-1932.
[8] 张星星,吴坚,徐艺,等.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8):17-19.
[9] Winkler MF, Gerrior SA, Pomp A, Albina JE. Use of retinol-binding protein and prealbumin as indicators of the response to nutrition therapy. J Am Diet Assoc. 1989 May;89(5):684-7.
[10]邓荣春. 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应用进展[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1):40-43.
[11] 罗飞宏,沈水仙. 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标志物研究新进展[J].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3,30(1):7-10.
[12] Bosin E, Monji N. Analysis of serum and urinary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in hepato-renal syndrome. Clin Biochem. 1987 Feb;20(1):47-51.
[1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5):379-385.
[14] 张俊清,苏白海,张捷,等. 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预测与诊断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21,60(6):522-532.
指南共识

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