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

--急性心梗的早期敏感指标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样本类型:全血或血浆

适用仪器:PATHFAST床旁化学发光心脏标志物检测仪

试剂盒优势

1.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采用专利MAGTRATION®分离技术

2.船式单人份试剂,避免浪费

 

指标简介

心肌激酶(CK)是肌肉能量新陈代谢中关键酶,可促进肌氨酸可逆磷酸化。二分子酶包含两个亚基,M和B,与三种同功酶,CK-MM,CK-MB,CK-BB。CK-MM与CK-BB分别分散在肌肉骨骼与脑部中。CK-MB主要分布在心肌中,大约占心肌CK的10-40%。心肌的损害导致CK-MB暂时释放到循环中。CK-MB浓度在胸痛发作2.5-5个小时后开始增加,在12-24个小时后达到最高,然后再48-72小时后回落到正常值。这种典型的暂时性模式可辅助诊断心肌梗死。健康个体与非心脏组织血清中较低浓度的CK-MB可广泛应用于心肌损伤的辅助诊断与监控。

 

检测原理

PATHFASTCK-MB程序是以CLEIA与MAGTRATION®为基础。在这个程序中,碱性磷酸酶标记抗CK-MB单克隆抗体与包被了抗CK-MB单克隆抗体的磁性粒子与样本进行混合。样本中的CK-MB与抗CK-MB抗体结合形成一种带有酶标记抗体与包被有抗体的磁性粒子的免疫复合物。在去除游离的酶标记抗体后,一种化学发光酶作用物加入到免疫复合物中。在短暂的孵化后,检测到酶反应产生的发光。检测到的发光亮度与样本中CK-MB浓度相关,其可通过标准曲线算出。(*MAGTRATION®是一种B/F分离技术,磁性粒子在洗液管中被清洗,是精密系统科学的注册商标。)

 

临床应用

  • 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CK-MB对判断心肌坏死也有较高的特异性。如果没有条件检测cTn,采用CK-MB作为最佳替换指标。由于检测窗口期相对较短,CK-MB测定也适于诊断再发心肌梗死[1]
  • 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ACS患者评估中的重要预后指标。尤其是NSTE-ACS患者,入院后CK-MB浓度与30d病死率呈正相关性,CK-MB浓度低于参考范围上限者30d病死率为1.8%,浓度为参考范围上限1~2倍者为3.3%,而浓度大于参考范围上限10倍者为8.3%[1]
  • 心肌梗死诊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也是目前广泛应用临床辅助诊断AMI的重要指标之一[2]
  • CK-MB是心肌酶谱5项指标中特异度最高的指标,即使肌钙蛋白等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不断发展,CK-MB在心肌损伤诊治中仍具有重要意义[3]
  • CK-MB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后,心肌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cTnl处于游离状态,无法结合心肌结构蛋白而快速释放入血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发生后的3~8h血清中CK-MB表达会明显上升,感染后9~30h达峰值,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疾病

心内科

各种胸痛原因鉴别诊断,检测心肌损伤,评估心肌缺血损伤面积

急诊科

急性心梗等

儿科

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外科

多种心脏类手术

 

参考文献

[1]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组,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9): p. 940-951.
[2] 刘小玲 and 马珏欣,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和活性联合检测在急性心梗早期的诊断价值. 当代医学, 2021. 27(05): p. 27-30.
[3] 李玉泉 and 于宏建, CK-MB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医疗装备, 2019. 32(14): p. 189-191.

 

指南共识

相关产品

相关产品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注意:请务必准确填写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