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检测试剂盒(流式细胞仪法)
--指导血小板减少、输血无效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精准诊疗,即时评估止血与血栓风险
样本类型:枸橼酸钠抗凝血
校准品:请根据所用流式细胞仪型号选用厂家要求配套的校准品
质控品:请根据所用流式细胞仪型号选用厂家推荐的质控品
配套仪器:中生BioCyte、FlowCyte/ZS-AE7S、FACSCantoII、FACSCalibur、DxFLEX、Navios、NovoCyte、BriCyte E6等流式细胞仪
指标简介
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分割、脱落,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形成的。血小板在正常静息状态下,呈现双凸蝶形,表面光滑,体积小(直径约为2-4μm),没有细胞核。血小板在各种诱导剂作用下释放其颗粒内容物,产生生物学效应,在初期止血过程中发生粘附-变形-释放-聚集等反应,这些血小板的基本反应,统称为血小板活化反应。活化血小板与静息血小板相比,其质膜糖蛋白常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糖蛋白便成为活化血小板的检测标志物。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血小板缺陷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检测原理
流式细胞仪法:待测样本的细胞悬液,在鞘液的包围和约束下,细胞排成单列高速由流动室喷嘴喷出,形成细胞液柱。当液柱通过检测区,在入射的激光束照射下产生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它们分别反映细胞大小和颗粒度,根据这些特性可以将细胞分类。经一种或几种特殊荧光标记的样本,在激光束的激发下所产生的特定荧光,可被光学系统检测并输送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得到细胞相应的各种特性。
临床应用
(一)血小板计数
- 血小板增多:(1)感染:感染是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常见原因,可能因为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的释放增加。(2)手术后:手术后可能因为身体的炎症反应导致血小板增多。(3)恶性肿瘤:某些癌症可能引起血小板增多,特别是能够促进血小板生成素释放的肿瘤。(4)脾切除术后:脾切除后,由于失去了脾脏对血小板的清除作用,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增多。(5)急性失血或铁缺乏:急性失血后,身体可能会通过增加血小板的生成来应对,铁缺乏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增多。(6)创伤:严重创伤后,骨髓中的不成熟血小板可能进入血液,导致血小板增多。(7)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伴有血小板增多。(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这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可能与促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的改变有关,部分患者有特定的基因突变。
-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减少的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前者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May-Hegglin异常等;后者主要包含可对造血干细胞或骨髓造成损伤的因素,包括相关血液系统原发疾病、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多种疾病或治疗相关因素可通过影响血小板生成、破坏、消耗和分布等因素导致血小板减少[1]。
(二)网织血小板
- 协助鉴别诊断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在血小板减少的多种疾病中网织血小板的比例和绝对值均有相应的变化。临床上,网织血小板可作为协助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断的重要指标。
- 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生成恢复的监测:网织血小板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预测骨髓恢复的有用的指标,它在骨髓恢复时血小板计数增加前增加,而当血小板计数开始增加时,网织血小板开始下降。
- 在透析患者中的应用[2]: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小板总数无变化,提示血小板的更新加速的补充血小板的消耗。
- 在肝病中的应用[2]: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血小板下降,是由于血小板消耗增加及血栓形成所致,移植后网织血小板含量增加,之后出现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恢复。
- 在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脓毒症往往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骨髓是常见的受累器官,常表现为PLT降低。使用血小板计数、IPF%、IRF%、C反应蛋白、APACHEⅡ来评估其对脓毒症休克的诊断准确性。
- 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临床应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的结果,心肌细胞受刺激后,血小板发生活化,促进血栓形成。
(三)血小板无力症
- 与卵巢囊肿鉴别诊断,避免误诊:血小板无力症女性多表现为月经过多,少数青春期患者则表现为卵巢血肿,容易误诊为卵巢囊肿而导致手术。反复出血加剧原发疾病严重程度,从而导致围手术期难以控制的腹腔内出血。因此,对于合并血小板无力症的青春期女性因卵巢囊肿就诊,接诊医师应仔细辨认影像学结果,尽量避免手术,减少误诊误治[3]。
-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鉴别诊断:巨大血小板综合征亦可以表现为出血时间延长,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2a(GPIX)和CD42b(GPⅠba)来和血小板无力症相鉴别。
(四)血小板活化
- 缺血性脑卒中类疾病:血小板活化在动脉血栓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显著增强,且血小板活化状态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严重状态和疾病的进展状态相关,其梗死面积越大,血小板活化越明显[6]。
- 冠心病[7]: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在其发生、发展中,血小板活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 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目前已知体内血栓形成的反应起始于血小板的活化,活化后的血小板高度表达P-选择素,通过各种机制始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凝血反应。因此,P-选择素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7]。
-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KD患者血小板活化高于对照组,KD合并冠脉异常者高于未合并冠脉异常的KD患者,治疗后,显著降低。提示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阳性表达率能够反映患儿血小板的活化程度,作为预测冠状动脉异常的高危指标。
- 糖尿病肾病:近年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显著高于不伴肾病者[8],且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开始出现血小板活化,抗血小板活化药物对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9]。
(五)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诊断案例[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血液科王立茹教授在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案例分析中指出以下几点:①详细询问病史足关键。对于该患者,正是其父母近亲结婚和自幼出血倾向的病史将诊断的方向指向遗传性出血惟疾病,这一点对低年资的住院医师尤为重要。②诊断思路要开阔。在疾病诊断过程中要考虑到常见病,也要考虑到一些少见病,尤其是常规治疗疗效不满意时更要考虑可能引起相似临床表现的少见病。③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诊断技术,流式细胞检测显示血小板膜GPI b-Ⅸ-V复合物表达降低,是本例患者诊断BSS的最重要依据。
- 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鉴别诊断[5]: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肿瘤科报道:一例患者自幼反复牙龈出血,骨髓检查示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脾不肿大;予以止血、升血小板及激素治疗后,血小板升高(低于正常范围),当时此患者诊断考虑"ITP"。但予激素治疗十余年后未见好转,仍反复血小板减少伴出血,我科在回顾此病例的过程中考虑到误诊可能。综合考虑诊断为"BSS",至苏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细胞流式术检查证实"BSS"的诊断,患者目前于我院门诊随访。
(六)白细胞-血小板凝集
- PLAs与冠心病[10]:ACS(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值均显著高于SAP(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SAP(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随着病情的加重,有增高的趋势,有望作为冠心病预后的预测因子。
- 血栓斑块不稳定性和血栓栓塞危险性评估:PLAs的测定则可能作为患者体内血栓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并能提示临床冠脉内即将发生的血栓事件和炎症反应程度的动力学信息。
- 临床抗凝治疗疗效评价:血小板活化以及PLAs形成导致动脉内炎症和血栓的加重,是临床溶栓治疗失败,溶栓后血管内再栓塞的重要原因,给予氯吡格雷后可减少PLAs形成[11]。因而对PLAs的检测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患者对治疗反应性的信息。
- PLAs与Ⅱ型糖尿病[12]: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T2DM)组的血小板与白细胞聚集与高血糖有明显正相关性,且有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PLAs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的DM患者。
适用科室
检测项目 |
适用科室 |
血小板计数 |
血液科、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呼吸内科、肾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感染科、肿瘤内科、输血科等 |
网织血小板 |
血液科:疑似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生成恢复的监测及血液肿瘤放、化疗过程中,了解骨髓内造血状态,指导临床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
血小板无力症 |
妇科:与卵巢囊肿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
血液科: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诊断;与其他血液疾病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鉴别诊断 |
血小板表面抗原 |
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栓、糖尿病肾病风险评估 |
白细胞-血小板凝集检测 |
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栓、糖尿病肾病风险评估 |
参考文献
[1] TerrellDR, BeebeLA, VeselySK, et al. The incidence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 critical review of published reports[J]. Am J Hematol, 2010, 85( 3): 174- 180.
[2] 邱凯,刘志伟,黄丽春,孙德华.未成熟血小板的性能评价及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01):47-50.
[3] 史元湘,曹莉莉,吴治敏,等.血小板无力症致卵巢血肿误诊为卵巢畸胎瘤一例[J].海南医学, 2023, 34(11):1633-1634.
[4] 王立茹,郑义,王敏,等.巨大血小板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1, 24(1):3.
[5] 周晓海,林晓骥,姚荣欣.巨大血小板综合征1例[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6] 周建平,沈玉霞,殷葵,等。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J].右江医学,2009,37(4):392394.
[7] 齐茗,王晨霞,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与心血管病关系研究的进展.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3(1): p. 3.
[8] 李云婷, 张雷雷, and 张巧丽,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微血管病变中的表达.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5): p. 3.
[9] 郝海荣, 胡文, and 俞伟男, 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CD62P表达及阿卡波糖的干预作用. 山东医药, 2012. 52(45): p. 3.
[10] 戴宏华,朱世国,蒋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表达及其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4, 023(006):630-633.
[11] K linkhadtU,Bauersachs R,Adams J et al Clopdogrel but not aspirin reduces P-selectin expression and fomation of plate let-leuko-cyte aggregates in patien ts w ith atherosc 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Clin Phamacol Ther 2003,73.232-241.
[12] 邱莲女,周永列,程璐.2型糖尿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 2008, 26(6):2.DOI:CNKI:SUN:LCJY.0.2008-06-020.
指南共识

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