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ea-尿素测定试剂盒(尿素酶-谷氨酸脱氢酶法)

--评价肾功能的基础、传统指标

样本类型:血清、肝素锂/EDTA-K3 抗凝血浆或尿液,不可使用肝素氨抗凝血浆

适用仪器:本试剂盒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优势

1.血尿同检

2.精密度高,CV≤5%

3.校准品定值溯源至GBW09174

 

指标简介

尿素(urea)是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终末产物,在肝中合成,分子量小(60g/mol)且不与血浆蛋白结合,由血液运输到肾随尿排泄。尿素可自由滤过肾小球。进入原尿中的尿素约50%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有少量排泄[1]。血清尿素浓度以摩尔或质量浓度表达[2]。血清尿素质量浓度可以被指定为完全尿素分子或氮当量物[血尿素氮(BUN)],其比例为60/28。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为:BUN(mg/dL)=0.47×[尿素在mg/dL]=2.8×[尿素在mmol/L]。在正常情况下,尿素氮的浓度范围为6.1~20.2mg/dL,相当于尿素浓度为13-43mg/dL或2.2-7.2 mmol/L。 由于肾脏有强大的贮备能力,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到正常人的50%以下时,血尿素及血肌酐浓度才出现增高。

 

检测原理

样本中的尿素在尿素酶(Urease)的催化下,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氨在α-酮戊二酸和还原型辅酶 I(NADH)存在下,经谷氨酸脱氢酶(GLDH)催化,生成谷氨酸。同时NADH被氧化成氧化型辅酶I(NAD+),可在340nm波长处监测吸光度下降的速率,计算样本中尿素的浓度。

 

临床应用

  • 血液尿素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个方面[1]。血清尿素的浓度取决于机体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速度、食物中蛋白质摄取量及肾脏的排泄能力。在食物摄入及体内分解代谢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其血浓度取决于肾排泄能力。因此,血Urea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3]
  • 血尿素浓度升高常见于:1.生理性因素:高蛋白饮食引起血液尿素浓度和尿液排出量显著增高。血液尿素浓度男性比女性平均高 0.3~0.5mmol/L,随年龄增加有增高倾向。成人日间生理变动平均为0.63mmol/L。2.病理性因素:⑴肾前性:最重要的原因是失水,因血液浓缩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致血液尿素浓度增加,常见于剧烈呕吐、严重脱水、大量腹水、长期腹泻、肠梗阻、幽门梗阻、心脏循环功能衰竭[3]等。肾前性急性肾损伤(AKI)[4]。由于肾前性因素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肾功能受损,GFR减低,肾小管对尿素氮、水和钠的重吸收相对增加,使尿素氮升高、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尿钠排泄减少。肾前性AKI在临床实践中十分常见,疑诊肾前性 AKI 时,在完善常规检查的同时,可给予扩容治疗后观察尿量,如尿量增多可支持肾前性AKI的诊断;反之,如补液后尿量无明显增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无明显下降,则应考虑肾前性AKI已转为肾性AKI,或肾性AKI基础上存在肾前性的加重因素。在除外肾前性和肾后性的AKI后,可诊断为肾性AKI。对于肾性AKI,有条件可考虑实施肾活检,以明确原发病并指导治疗[4]。⑵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及中毒性肾炎等肾实质受损时,使肾小球滤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使血液尿素含量增高;通过测定血尿素或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浓度可以观察肾小球滤过功能。⑶肾后性:尿路阻塞可引起血液中尿素含量增高,如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膀胱肿瘤、尿道狭窄等致使尿道受压等。
  • 氮质血症(azotemia)指血液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含氮物质含量显著升高。氮质血症是肾衰竭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3]
  •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以肾脏排泄功能急剧下降,氮的代谢产物如肌酐、尿素以及其他临床无法检测的代谢废物积聚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有研究[5]发现,尿尿素排泄分数(fractional excretion of urea,FEU)<40%是鉴别短暂性AKI和持续性AKI的一项敏感和特异性指标, 尤其是对那些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对于短暂性AKI患者,FEU从d1~d7逐渐升高,在d3>40%,而血肌酐却在逐渐降低;而对于持续性AKI患者,FEU从d1~d7始终>40%。FEU计算公式:尿尿素排泄分数=[(血肌酐×尿尿素)/(血尿素×尿肌酐)]×100%。
  •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达到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前浓度可达到正常范围上限的10倍或以上[2]
  • 由于血尿素水平受到蛋白质摄人和肾脏排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正常蛋白质摄入(100g/d)和肾脏灌注没有明显改变(GFR≥30ml/min)的情况下,血尿素水平一般不会升高,因此,多不用于对肾功能受损的最初诊断。肾功能受损时,通常首先是尿酸水平升高,其次是尿素,最后是肌酐。虽然测定血液中的尿素水平不是一项敏感的肾功能检查,但对尿毒症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都有重要的意义[6]
  • 血尿素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但对慢性肾衰竭,尤其是尿毒症患者,血尿素的增高程度通常与病情严重性一致。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尿素轻度增高(>7.0m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尿素中度增高(17.9~21.4mmol/L);尿毒症时尿素>21.4mmol/L,为尿毒症的诊断指标之一。血尿素可作为肾衰竭透析充分性的判断指标[3]
  • 血尿素浓度升高还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又称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妊娠合并肾功能损害等。
  • 在妊娠前血清肌酐>265.2μmol/L或尿素氮>10.71mmol/L,妊娠后常致流产或死胎,宜及时终止妊娠。妊娠期间若血清肌酐<132.6μmol/L,不再增加,可继续妊娠,但应加强监护[3]
  • 血尿素是多种急危重症预后的有效标志物:血尿素氮(BUN)和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后因子[7]。高BUN是临床上预测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8]。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to serum albumin ratio,BAR)结合了尿素氮(BUN)和白蛋白(albumin, Alb)两个重要的预后指标,可同时提供炎症、营养和肝肾功能等方面的信息,能更有价值地反映各种疾病的预后。BAR是评估重症肺炎、脓毒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等急危重症预后的有效标志物;在许多心血管急危重症(如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中BAR均有升高,且BAR水平可用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临床诊治效果和预后[9]
  • 血尿素浓度降低:血液中尿素降低较为少见,多见于严重的肝病患者(如肝炎合并广泛性肝坏死)、空腹超过16个小时[1]等。肝纤维化血浆尿素氮、肌酐升高;晚期肝病患者的利用血氨合成尿素能力低下,引起血浆尿素水平呈低值,氨呈高值,是肝性脑病(肝昏迷)的诱因[3]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适检人群

肾内科

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衰竭、尿毒症等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

内分泌科

糖尿病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大出血

肝病科

各种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性肝坏死、肝纤维化、晚期肝病

急诊科/ICU

重症肺炎、脓毒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等各种急危重症

心血管内科

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等

泌尿外科

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膀胱肿瘤、尿道狭窄

妇产科

妊娠合并肾功能损害

老年科

老年失水性脱水

 

参考文献

[1] 尚红, 王毓三,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 Vanholder R, Gryp T, Glorieux G. Urea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e comeback of the century? (in uraemia research).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8 Jan 1;33(1):4-12.
[3] 尹一兵, 倪培华.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M]. 第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4] 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专家组. 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42):3332-3366.
[5] Dewitte A, Biais M, Petit L, Cochard JF, Hilbert G, Combe C, Sztark F. Fractional excretion of urea as a diagnostic index in acute kidney injury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J Crit Care. 2012 Oct;27(5):505-10.
[6] 郭健,蒋琳. 尿素测定的方法学进展和临床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6):717-720.
[7] 陶吟杰,施举红. 不同生物标志物对评估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11):1009-1015.
[8] 陈红,李兴升. 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比值与心血管急危重症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2022,12(12):11763-11769.

 

指南共识

相关产品

相关产品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注意:请务必准确填写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