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肌酐测定试剂盒(肌氨酸氧化酶法)

--评价肾功能、判断肾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指标

样本类型:血清或肝素锂/EDTA-K3抗凝血浆或尿液

适用仪器:本试剂盒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优势

1.血尿同检

2.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特异性高,抗干扰力强

3.精密度高,CV≤5%

4.校准品定值溯源至GBW09174/GBW09171

*另有肌酐测定(苦味酸法)试剂盒

 

指标简介

肌酐(creatinine,Cre)是一种低分子量含氮化合物(分子量为113.12),属肌酸的终末代谢产物。在肌肉组织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慢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液排泄。正常时血肌酐浓度和尿肌酐排泄量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受食物、尿量、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是临床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较好指标。血清肌酐并非评价肾功能的敏感指标,其通常在肾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明显变化;血清肌酐适用于CKD的分期诊断相较于胱抑素C等指标而言,灵敏度及特异度欠佳,因此不建议作为早期评价肾功能的独立指标[1]。临床检测肌酐指标主要使用苦味酸法或酶法。1886年Jaffe建立碱性苦味酸反应,Cre与苦味酸反应生成橘红色的化合物。Jaffe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自动分析仪。酶法主要有3种类型:①肌酐氨基水解酶法;②肌氨酸氧化酶法;③肌酐亚氨基水解酶法。酶学方法虽成本较高,但特异性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各种自动分析仪[2]

 

检测原理

酶法:在肌酐氨基水解酶、肌酸脒基水解酶、肌氨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系列酶的逐步催化下,样本中的肌酐经过串联的酶反应,按比例转化为显色物质醌亚胺。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546nm(540nm~560nm)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可知被检测样本中肌酐的浓度。

苦味酸法:在碱性条件下,样本中的肌酐能够和苦味酸作用形成橘黄色的复合物。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505nm(或480nm~520nm)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可知被检测样本中的肌酐的浓度。

 

临床应用

  • 血Cre增高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2];急性肾损伤(AKI)时血Cre表现为进行性升高,《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的AKI诊断标准和分期明确是否发生AKI和严重程度[3]
  • 血Cre水平可用于鉴别肾前性与肾性少尿[2]。器官性肾衰竭血Cre常超过200μmol/L;而肾前性少尿,如心力衰竭、脱水、肝肾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所致的有效血容量下降,使肾血流量减少,血Cre浓度上升一般不超过200μmol/L。
  • 血Cre测定可用于选择透析指征,判断透析治疗效果[4]
  • 血Cre增高还可见于肢端肥大、心肌炎、肌肉损伤等[5]
  • 血Cre降低见于尿崩症、进行性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白血病、贫血、肝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妊娠等。
  • 尿中的Cre浓度测定常用作尿中其他物质浓度排泄的参考物,尤其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是慢性肾脏病(CKD)筛查、诊断、危险分层、监测以及随访的优选指标[6-9],还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同样起着重要作用[4]
  • 尿Cre增多见于生理性因素(如肌肉量大者、长时间剧烈运动、肉食过多等)和病理性因素(如肢端肥大症、糖尿病及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等消耗性疾病),尿Cre降低可能代表患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小球肾炎失代偿期等肾脏疾病[4]
  • 血、尿Cre同时测定,用于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4]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适检人群

肾内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失代偿期、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各种肾脏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尿崩症。

透析科

尿毒症

内科/心内科

高血压,冠心病

移植科

肾移植患者,肝移植患者

内分泌科

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

神经内科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肌肉病患者,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

血液科

白血病、贫血

肝病科/消化内科

各种肝功能障碍患者

体检科/体检中心

体检人群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 中华儿科杂志,2022,60(9):858-868.
[2] 尚红, 王毓三,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 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专家组. 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42):3332-3366.
[4] 张秀明, 李健斋, 魏明竟, 等. 现代临床生化检验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
[5] 尹一兵, 倪培华.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M]. 第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6] 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J]. 中华内科杂志,2023,62(8):902-930.
[7] 海市肾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 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2022年版)[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38(5):453-464.
[8] 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5):379-385.
[9] 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肾病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老年人慢性肾脏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7):725-731.

 

指南共识

相关产品

相关产品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注意:请务必准确填写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