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p-脂肪酶测定试剂盒(甲基试卤灵底物法)
--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特异指标
样本类型:血清、肝素抗凝血
适用仪器:本试剂盒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优势
1.采用酶法测定,提高抗干扰能力。
2.线性范围宽,3~300U/L
3.校准品定值溯源至国际有证参考物质BCR693
指标简介
脂肪酶(Lipase,Lip/LPS)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水解酶它可作用于甘油三酯的酯键,使甘油三酯降解为甘油二酯、单甘油酯、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酶和它的辅助因子共脂肪酶主要来自胰腺,少量来自唾液、胃、肺和肠黏膜,胆汁酸和共脂肪酶与脂肪形成微团复合物,再和脂肪酶结合与底物的亲水表明,促使反应。测定脂肪酶活性用于反应胰腺的失调。在急性胰腺炎时,Lip活性上升可持续10-15天。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检测原理
脂肪酶在共脂肪酶和胆汁酸的存在下水解微乳溶液中的底物1,2-O二月桂-外消旋-甘油-3-戊酸。(6-甲基试卤灵)酯(简称6-甲基试卤灵酯)。由于含有脂肪酶和胆汁酸,抑制了其他水解酶和酯酶的影响,是本方法能特意而可靠地检测胰脂肪酶的活力,也不受血清基质效应的影响。当6-甲基试卤灵酯降解为6-甲基试卤灵时,此红色染料引起的吸光度上升与样本中脂肪酶的活性呈正比。
临床应用
- 可作为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指标之一,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1]中指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3项:(1)上腹部持续性疼痛;(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浓度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3)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符合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改变。上述3项标准中符合2项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 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清脂肪酶可作为的优选实验室检测指标,快速诊断急性胰腺炎时可联合动态检测脂肪酶和淀粉酶作为有效实验室依据,对病情具有预测作用,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2]。
- 流腮并发胰腺炎患者血脂肪酶常在病后24~72h开始升高,持续时间长(7~10)d,且特异性也较高,血脂肪酶升高对病程长短无明显影响,但有助流腮并发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措施的选择及调整[3]。
- 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在早期诊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都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但血清脂肪酶价值更大。通过ROC曲线得出的血清脂肪酶界点值对早期诊断 PEP 有重要参考价值[4]。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
对应症状 |
消化内科 |
脂肪酶检测主要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包括急性和慢性胰腺炎等 |
肿瘤科 |
胰腺癌患者中,Lip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辅助诊断 |
普外科 |
在胰腺损伤的情况下,脂肪酶检测有助于评估胰腺功能 |
肾病科 |
肾功能不全也可能导致血清脂肪酶偏高,因此可能需要到肾病科就诊 |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07): p. 730-739.
[2] 谢正慧, 血清脂肪酶的临床应用进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12): p. 101-103.
[3] 孙海丰 and 程磊,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血清脂肪酶增高的临床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18): p. 7-7.
[4] 龚必焱, et al., 血清脂肪酶在ERCP术后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武警医学, 2024. 35(8): p. 681-684,689.
指南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