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直接法-过氧化氢酶清除法)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冠心病的危险度呈负相关
样本类型:血清或肝素锂抗凝血浆
适用仪器:本试剂盒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优势
1.采用直接法-过氧化氢酶清除法,特异性高,抗干扰力强
2.精密度高,CV≤4%
3.校准品定值溯源至GBW09178
指标简介
脂质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特别是在能量代谢和膜构成中具有重要意义。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根据粒径大小和水合密度不同,脂蛋白(粒径逐渐变小,水合密度逐渐变大)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 )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此外,还有一种特殊脂蛋白称为脂蛋白a(Lp(a))[1]。 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为颗粒最小的脂蛋白,其中脂质和蛋白质部分几乎各占一半。HDL是含有ApoA I、ApoAⅡ、磷脂和胆固醇的小型脂蛋白颗粒。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是由于它能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即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以及含有ApoE的HDL与LDL竞争LDL或B/E受体,因而抑制LDL通过受体进入细胞内。而且有研究发现,HDL还具有抗LDL氧化的作用,并能促进损伤内皮细胞的修复,还能稳定前列环素的活性[2]。HDL颗粒的Apo约占50%,其中ApoA 1约占蛋白质的65%~75%,而其他脂蛋白中ApoA 1极少。HDL颗粒中的其他蛋白成分如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SAA)、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对氧磷酶l (paraoxonase-1,PON-1)、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 等,共同参与HDL的代谢过程。HDL的代谢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因此,维持正常的HDL水平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临床上,通过测定血清中的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以评估个体的心血管风险。血浆脂蛋白一般呈球状,不易直接测定。由于LDL、HDL中胆固醇含量比较稳定,临床上常通过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holesterol,HDL-C)含量间接了解血浆LDL、HDL含量[1, 3]。
检测原理
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试剂1中胆固醇酯酶(CEH),胆固醇氧化酶(CH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去除乳糜颗粒(CM)、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其反应不显色。
第二步:试剂2中的表面活性剂释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在胆固醇酯酶、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作用下发生显色反应。
临床应用
- 血清HDL-C水平通常与ASCVD发病危险呈负相关。1977年,Castelli等首先提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负相关。佛明汉姆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 根据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并且发现HDL-C水平每降低10mg/dl,心血管风险将增加50%。一项Meta分析显示,HDL-C水平每增加1mg/dl,男性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将下降2%,女性则下降3%。这些证据均提示,升高HDL-C水平可能是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有效途径[4]。
- TG升高常伴随着HDL-C的降低,严重营养不良者伴随血清TC明显降低,HDL-C也低下。HDL-C降低还可见于急性感染、糖尿病、肥胖、吸烟、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
- 最近的研究对传统理解的HDL-C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单一反比关系提出了质疑。在一项针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的英国队列研究中,观察到HDL-C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等终点事件之间呈"U"型关系,并非越高越好。同样的现象在丹麦和日本的队列研究中也有发现[5]。因此,HDL‑C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不能反映 HDL‑C 颗粒的功能,此外,某些因素可将HDL‑C的抗炎症状态转换为致炎症状态[6]。
- 另有研究发现,与HDL-C相比,HDL颗粒的浓度对于评估ASCVD风险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的残留风险更具临床价值。增加HDL颗粒浓度的治疗策略有望降低残余风险。因此,检测HDL的亚组份或颗粒浓度已成为研究HDL与ASCVD危险性关系的热点[7]。曾认为在临床上测定HDL2亚组分浓度对预测冠心病的价值较大,其敏感性约比总HDL-C高1.5倍。但新近的研究表明,测定HDL3亚组分浓度对预测冠心病具有同样的价值,并可能较HDL2亚组分浓度的测定价值更大[2]。
- 非HDL-C(non-HDL-C):非HDL-C(non-HDL-C)是指血液中除HDL以外其他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包括VLDL、IDL、LDL和Lp(a)中的胆固醇。计算公式如下:非HDL-C=TC-HDL-C。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HDL-C可能是比LDL-C更好的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有效指标。他汀治疗后心血管病事件的下降与LDL-C及非HDL-C的关系显示,非HDLC与心血管事件同样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且比LDL-C的相关性更加明显。国内外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其作为调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Ⅱa类推荐,B级证据)[8]。基于将来更多临床证据,非HDL-C有望取代LDL-C成为主要的治疗目标[9]。此外,非HDL-C计算简单,且结果稳定,受TG波动和进餐后影响较小。非HDL-C适合作为TG轻或中度升高(2.26~5.65mmol/L)、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和极低LDL-C等特殊人群的降脂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非HDL-C的参考值为1.97~4.63 mmol/L,但这个数值可能因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非HDL-C的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治疗和管理策略。通常来说,非HDL-C治疗目标值比LDL-C高约0.78mmol/L[1, 3]。非HDL‑C目标值与LDL‑C目标值之间的差值随LDL‑C值降低而缩小[9]。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
适检人群 |
内科/心内科 |
(1)有 ASCVD 病史者。(2)存在多项 ASCVD 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 )的人群。(3)有早发 CVD 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55 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 岁前患 ASCVD),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患者。 |
肾病科/肾内科 |
慢性肾功能不全、各种急慢性肾脏病 |
皮肤科 |
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
消化科/肝胆内科 |
消化吸收不良、肝炎、肝硬化等 |
妇产科 |
孕妇 |
肿瘤科 |
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乳腺癌等 |
营养科 |
营养不良 |
急诊科/感染科/ICU |
急性感染、脓毒症(败血症) |
风湿免疫科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体检科/体检中心 |
普通体检人群 |
参考文献
[1]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3):221-255.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5):406-416.
[3]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等. 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2,45(10):1017-1033.
[4] 朱满,景伟,涂建成. 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4):315-318.
[5] 李江,周允,曹永彤. 高密度脂蛋白量和质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46(7):667-671.
[6] 杨亚柳,陈红,孙艺红.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7):693-695.
[7] 宋佳希,汪俊军. 关注非传统危险因子在心血管疾病残余风险评估中的作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8):595-601.
[8] 刘慧慧,李建军. 非传统血脂指标的临床意义应受到关注[J]. 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9):3190-3194.
[9] 杨阳,彭道泉.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降脂治疗目标的意义[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44(7):569-573.
指南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