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DH-谷氨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α-酮戊二酸底物法)

--肝实质损害的敏感指标,肝纤维化的辅助诊断指标

样本类型:血清或血浆(EDTA、肝素抗凝)

适用仪器:本试剂盒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优势

1.采用酶法测定,分析灵敏度高

2.线性范围宽,1~120 U/L

 

指标简介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LDH)是一种别构蛋白,为六聚体结构,由6种相同的亚基组成,酶分子量为336kD,等电点为4.83,半衰期为16h[1]。GLDH主要存在于细胞线粒体基质中的酶,主要催化谷氨酸氧化脱氨生成-酮戊二酸的可逆反应,连接氨基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2],在胰岛素稳态、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癌细胞繁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GLDH主要分布于肝脏、小肠、胰腺、心肌、脑等器官,尤以肝脏含量最丰富,为胰腺的20倍,心肌的17倍,骨骼肌的80倍;同时,它又是肝线粒体的特异性酶,在肝线粒体外的含量几乎为零;正常血清中的GLDH含量很低,有文献报道约为0~11U/L[4]

 

检测原理

在340nm测定NADH的变化,吸光度下降的速率与样本中GLDH活力成正比。

 

临床应用

  • GLDH是肝线粒体特异性酶,是肝实质损害的敏感指标。测定GLDH活性可作为诊断肝细胞病变,特别是坏死性肝病的重要指标,如缺氧性肝病或毒性肝损伤[5]
  • GLDH与ALT (或AST) 在肝内分布区域不同,计算AST或ALT/GLDH比值,对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GLDH升高较明显时,表明肝小叶中央坏死[5]
  • 在慢性肝炎中,GLDH的阳性率与ALT/AST等基本相同,而当肝实质损加重时,GLDH明显优于ALT/AST及ALP,GLDH比ALT升高更长,在坏死型肝炎时GDH最敏感,上升幅度最大,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作为坏死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6]
  • 在缺血性肝炎时GLDH最敏感,上升幅度最大,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作为缺血性肝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1]
  • GLDH在肝小叶中央活力较肝小叶周围活力大1.7倍,而酒精性肝损害主要发生在肝小叶中央,因而在酒精中毒伴肝坏死时,血清中该酶活性升高较其他酶敏感,而肝癌、阻塞性黄疸时血清GLDH无明显变化,故测定GLDH对诊断酒精性肝病有较高临床价值[4, 5]
  • 肝硬化代偿期,GLDH活性较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当损伤累及线粒体时才升高,故又作为判断肝硬化是否活动的指标[6]
  • 晚期重症肝病如晚期肝癌及晚期肝硬化患者中,由于不可逆的肝细胞坏死,导致肝细胞的绝对数量减少,从而使GLDH的活性迅速下降,此时检测GLH活性对此类肝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独特的临床意义,可作为诊断肝细胞病变特别是坏死性肝病的主要指征[4]
  • GLDH反映肝实质损伤的特异性高于ALT和AST。O'Brien等证实[6]肝损伤时GLDH水平比ALT升高要早,其升高幅度是基线水平10倍,高水平GLDH的持续时间为ALT的3倍。GLDH只存在于线粒体,不存在于细胞浆。因此,肝细胞病变仅为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时血清GLDH不升高,而当细胞坏死与线粒体崩解时酶解离并逸出细胞。所以,GLDH正常不能排除肝细胞的轻度损害,而GLDH异常提示肝细胞坏死,GLDH与ALT二者同时测定,有助于肝细胞损害及其严重程度的判定[5]
  • GLDH是一种新型药物性肝损伤生物标志物,比传统生物标志物特异性更强、灵敏性更高、稳定性更好。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致急性肝衰竭或死亡等严重不良预后。DILI是不明原因肝损伤的重要病因。DILI正成为全球急性肝衰竭 (ALF) 的主要病因,其占比正在逐渐增加[7]。GLDH比传统生物标志物(ALT、AST、ALP、GGT和TBil等)诊断肝损伤的特异性更强、灵敏性更高、稳定性更好。与其他新型生物标志物相比较,GLDH比miR-122的个体间和个体内差异小,比高迁移率族蛋白B1、骨桥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的肝损伤特异性和灵敏性更好,且比这些且比这些新型生物标志物更易于检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3]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适检人群

内科/消化内科

适用于各类肝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肝病专科

对于肝脏病变的诊断和评估,包括药物性肝损伤(DILI)、肝癌等。

肝胆内科

各种肝脏疾病以及胆结石、黄疸等

肿瘤科

肝癌、胆道肿瘤等

感染科

急慢性肝炎

急诊科/ICU

在急性肝损伤或疑似肝衰竭的情况下,GLDH测定可以作为快速评估工具。

体检科/体检中心

作为常规健康体检的一部分,评估普通人群的肝脏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孙志强,毛远丽. 肝病酶学指标及临床应用进展[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6):659-663.
[2]Aubrecht J, Schomaker S. Serum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of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Toxicol Sci. 2013 Jul;134(1):223.
[3]黎韵,向怀荣,程旋,等. 谷氨酸脱氢酶作为药物性肝损伤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22,36(3):206-210.
[4]俸家富,涂植光. 肝功能相关的血清酶学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7,13(3):225-231.
[5]尹一兵, 倪培华.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M]. 第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6]O'Brien PJ, Slaughter MR, Polley SR, Kramer K. Advantages of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as a blood biomarker of acute hepatic injury in rats. Lab Anim. 2002 Jul;36(3):313-21.
[7]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性肝损伤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31(4):355-384.

 

指南共识

相关产品

相关产品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注意:请务必准确填写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