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MB-肌酸激酶MB同工酶测定试剂盒(免疫抑制法)

--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样本类型:血清

适用仪器:本试剂盒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优势

1.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酶活性,特异性高,抗干扰力强

2.精密度高,CV≤5%

3.校准品定值溯源至国际参考物质ERM-AD455

 

指标简介

CK-MB是肌酸激酶(CK)四种同工酶形式中的一种,后者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它可逆地催化肌酸与ATP之间的转磷酰基反应。在临床上,CK-MB活性的检测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确定有无心肌坏死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是对于心电图无Q波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再发性心肌梗死,CK-MB升高具有决定诊断的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炎症状出现后3~6小时,CK-MB活性显著升高,12~24小时达峰值,如无并发症3天后回复至正常水平。CK-MB的增高还多见于横纹肌溶解症和中风的患者。

 

检测原理

CK-MB由M亚基和B亚基组成,试剂中的抑制CK-M抗体可以专一性抑制CK-M亚基的活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仅CK-B亚基可以激活串联的酶反应,随后引发NADP向NADPH的转化。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340nm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即可计算出被检测样本中的CK-MB的活性。

 

临床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也是目前广泛应用临床辅助诊断AMI的重要指标之一[2]。CK-MB是心肌酶谱5项指标中特异度最高的指标,即使肌钙蛋白等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不断发展,CK-MB在心肌损伤诊治中仍具有重要意义[3]。CK-MB对判断心肌坏死有较高的特异性。如果没有条件检测cTn,采用CK-MB作为最佳替换指标。
  • 诊断心肌再梗死:由于检测窗口期相对较短,CK-MB测定也适于诊断再发心肌梗死[1]
  • 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ACS患者评估中的重要预后指标。尤其是NSTE-ACS患者,入院后CK-MB浓度与30d病死率呈正相关性,CK-MB浓度低于参考范围上限者30d病死率为1.8%,浓度为参考范围上限1~2倍者为3.3%,而浓度大于参考范围上限10倍者为8.3%[1]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疾病

心内科

各种胸痛原因鉴别诊断,检测心肌损伤,评估心肌缺血损伤面积

急诊科

急性心梗等

儿科

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外科

多种心脏类手术

 

参考文献

[1]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组,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9): p. 940-951.
[2] 刘小玲 and 马珏欣,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和活性联合检测在急性心梗早期的诊断价值. 当代医学, 2021. 27(05): p. 27-30.
[3] 李玉泉 and 于宏建, CK-MB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医疗装备, 2019. 32(14): p. 189-191.

 

指南共识

相关产品

相关产品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注意:请务必准确填写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