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imer - D 二聚体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
--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活动性纤溶的诊断指标
样本类型:全血或血浆
适用仪器:PATHFAST床旁化学发光心脏标志物检测仪
试剂盒优势
1.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采用专利MAGTRATION®分离技术
2.船式单人份试剂,避免浪费
指标简介
交叉连接的纤维蛋白被血纤维蛋白溶酶降解之后,会释放出包含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XDP)成分的D二聚体(D-Dimer).D-Dimer是纤维蛋白凝结物降解的特殊标志以及纤维蛋白凝结物形成的间接标志。D-Dimer在若干临床情况下包括DVT、PE、血管栓塞扩散(DIC)下升高。当D-Dimer浓度低于经由严格的临床研究建立的某个限度时,可排除DVT或PE出现。
检测原理
PATHFAST D-Dimer程序是以CLEIA与MAGTRATION®为基础。在这个程序中,碱性磷酸酶标记抗D-Dimer单克隆抗体与包被了抗D-Dimer单克隆抗体的磁性粒子与样本进行混合。样本中的D-Dimer与抗D-Dimer抗体结合形成一种带有酶标记抗体与包被有抗体的磁性粒子的免疫复合物。在去除游离的酶标记抗体后,一种化学发光酶作用物加入到免疫复合物中。在短暂的孵化后,检测到酶反应产生的发光。检测到的发光亮度与样本中D-Dimer浓度相关,其可通过标准曲线算出。(*MAGTRATION®是一种B/F分离技术,磁性粒子在洗液管中被清洗,是精密系统科学的注册商标。)
临床应用
- D-二聚体用于下肢DVT的排除诊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症(DVT)时,血液中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1]建议:对于无明显血栓发生诱因、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Wells评分为低度临床可能的患者,高敏感度D-二聚体定量检测阴性的结果可排除DVT。
- D-二聚体用于肺栓塞(PE)的排除诊断:D-二聚体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疑似PE患者的诊断非常关键。根据《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1]推荐意见:应基于临床经验或临床可能性(Wells评分或校正的Geneva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进行急性PE的筛查。
- D-D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中的应用:根据《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1]推荐意见:(1)临床低度可能性患者D-二聚体阴性可以排除AAD;而临床高度可能性患者,应直接进行CT血管造影,D-二聚体结果阴性不能排除AAD;(2)D-二聚体升高可用于AAD的辅助诊断,与其他检查联合用于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和指导下一步诊疗。
- D-D在脑卒中(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中的应用:缺血性卒中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存在相关性,D二聚体高水平的患者病死率也增高[2]。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
适检人群 |
急诊科 |
急性胸痛患者,如疑似急性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急性脑卒中患者;脓毒症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妊娠期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疑似肺栓塞症状的患者;各种急腹症患者,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肠系膜缺血等;各类感染性疾病患者 |
血管外科 |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疑似患者;肺栓塞(PE)疑似患者;有血栓发病因素,如手术、严重外伤、骨折、肢体制动、长期卧床、肿瘤等病史的患者 |
心血管内科 |
急性主动脉夹层疑似患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患者; 有血栓形成风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
神经内科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脑卒中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 |
肺病科/呼吸内科 |
肺栓塞疑似患者;有长期卧床、手术、骨折等血栓高危因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肿瘤科 |
各类肿瘤患者,尤其是有血栓形成风险的肿瘤患者;有不明原因D-二聚体升高,需排查肿瘤的患者 |
ICU/重症医学科 |
脓毒症患者;各类危重症患者,需评估凝血功能和血栓风险的患者 |
妇产科 |
妊娠期女性,尤其是有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等病理妊娠情况的患者;子痫前期患者,需评估产后出血风险的患者 |
检验科 |
各类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和血栓风险评估的患者,为临床科室提供D-二聚体检测服务 |
参考文献
[1]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 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35):2743-2756.
[2] 王秀丽,周泽平. D-二聚体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22,45(5):455-461.
指南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