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G-α1-酸性糖蛋白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
--急性时相反应指标,急性状态或炎症活动的敏感指标
样本类型:血清
适用仪器:本试剂盒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优势
1.精密度高,CV≤5%
2.线性范围宽,25~200 mg/dL
3.校准品定值溯源至国际参考物质ERM-DA470k
指标简介
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AAG)又称血清类黏蛋白,血清中黏蛋白的主要成分,主要由肝实质细胞合成;肝外合成已在其他几个组织中得到证实,包括人类乳腺上皮细胞、受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滑膜液和滑膜细胞以及前列腺等[1]。AAG是正向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cutephasereactants,APRs)。在急性的全身或系统性炎症包括感染、组织损伤(如创伤、手术、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炎症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炎症)等情况下,肝脏对多种血浆蛋白质合成量发生变化,其中的AAG浓度可增加数倍,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2]。
检测原理
样本中的α1-酸性糖蛋白与试剂中α1-酸性糖蛋白抗体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吸光度发生改变,在抗体量一定的情况下,吸光度的改变与样本中α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
临床应用
- 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用于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监测。急性时相反应中,在风湿病、心肌梗死等炎症或组织坏死时12小时后浓度迅速增高,3~5天时出现高峰,一般增加3~4倍[2]。
- AAG可作为肿瘤诊断与疗效评价的指标:AAG主要由肝脏合成,淋巴细胞及肿瘤组织也能产生。已发现肺癌、肝瘤、胃肠道癌(贲门癌、胃癌、食管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病人血清AAG含量明显增加。血清中A AG含量测定不仅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辅助诊断,对鉴别多种恶性及良性疾病有实际意义,且可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
- 研究发现[4],糖尿病患者血清AAG明显增高,且以糖尿病并发酮症及糖尿病性肾病者更为明显。其AAG含量与血糖值和血胆固醇浓度无相关性。检测AAG对糖尿病有诊断意义,并对糖尿病是否并发酮症、肾功能损害有鉴别诊断意义。
- AAG可作为肝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有研究报道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重症肝炎患者 AAG水平降低,各型肝病患者检测肝功能同时,检测AAG有一定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相关信息,可作为肝病预后判断参考指标[2]。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
适检人群 |
风湿免疫科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心内科 |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
呼吸内科 |
急性肺感染 |
感染科 |
急性细菌感染、小儿肺炎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儿科 |
川崎病 |
消化内科 |
溃疡性结肠炎 |
肿瘤科 |
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 |
肾内科 |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神经内科 |
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感染 |
肝病科 |
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 |
参考文献
[1] 钱瑞琪, et al., α1酸性糖蛋白在肺部疾病及不同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新进展 %J 中国综合临床 %J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2024. 40(1): p. 73-76.
[2] 尹一兵,倪培华主编,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第1版 ed. 2015: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
[3] 武文娟, 李兴武, and 姚.J. 淮海医药,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α1-酸性糖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2001.
[4] 张登学, et al., 糖尿病患者血清酸性糖蛋白测定的意义 %J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89(3): p. 213-214.
指南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