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腺苷脱氨酶测定试剂盒(过氧化物酶法)
--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用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样本类型:新鲜无溶血血清
适用仪器:本试剂盒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优势
1.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分析灵敏度高
2.精密度高,CV≤5%
3.校准品定值溯源至国际有证参考物质BCR647
指标简介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催化腺苷的脱氨反应,使腺苷降解为次黄嘌呤核苷,是嘌呤核苷分解代谢的关键酶之一。ADA与机体细胞免疫活性有重要关系,属于巯基酶,每分子至少含2个活性巯基,其活性能对氯汞甲酸完全抑制。ADA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细胞,以胸腺、脾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含量最高,肝、肺、肾和骨胳肌等处含量较低。血清中ADA主要来源于肝脏,是反映肝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1]。
检测原理
腺苷脱氨酶(ADA)催化腺嘌呤核苷的脱氨反应生成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在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的作用下生成次黄嘌呤,次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XOD)的作用下生成尿酸和过氧化氢(H2O2),H2O2进一步在过氧化物酶(POD)的作用下与4-氨基安替吡啉和N-乙基-N-(2-羟基-3- 磺丙基)-3-甲基苯胺(EHSPT)反应生成有色的醌亚胺,其生成量与腺苷脱氨酶的含量成正比;醌亚胺在550nm左右有最大吸收,通过动态检测醌亚胺的生成量来测定腺苷脱氨酶的活性。
临床应用
- 血清中ADA主要来源于肝脏,肝内AD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肝细胞受损时,ADA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外周血中ADA升高,故ADA活性是反映肝细胞活性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检查的常规项目之一,与ALT、AST、ALP、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病的酶学改变。
- ADA对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肝病演变方向以及预后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评估肝功能状况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 慢性肝病时的应用。慢性肝损伤时测定ADA的价值尤为明显。慢性肝炎(C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85%~90%。吴瑶等[1]研究发现,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D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ALT,近90%病例的ADA明显上升,其间半数超过40U/I。且若患者血清ADA长期稳定,或有较小波动,病情则稳定;若在短期内迅速降低,则病情随之恶化,进入代偿期。故ADA又是评价肝硬化预后的良好指标。
- 鉴别黄疸时的应用。阻塞性黄疸时ADA一般正常,而肝细胞性黄疸时ADA活性升高,因此测定血清ADA有助于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2, 3]。
- 作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预测和诊断指标[4,5]。
- 可作为伤寒和副伤寒的早期诊断并可作为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的辅助指标[6]。
- 血清ADA测定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诊断并反映病情活动度[7-9]。
- 血清ADA测定用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和疗效评估[10,11]。
- 血清ADA测定有助于鉴别肺炎病原体类型[12]。
- 胸腹水ADA测定可用于鉴别结核性和恶性积液;脑脊液ADA测定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结核性脑膜炎与其他脑膜炎的区分[13]。
适用科室
适用科室 |
适检人群 |
肝病科/消化内科 |
肝脏疾病患者,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黄疸。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 |
血液科 |
恶性血液病患者,包括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
感染科 |
伤寒和副伤寒患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 |
风湿免疫科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
肾内科 |
肾脏疾病患者,用于评估肾脏免疫损伤和监测病程进展。 |
呼吸内科 |
肺炎患者 |
胸外科/肿瘤科 |
胸腔积液患者,用于鉴别结核性和恶性积液。 |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脑出血及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 |
参考文献
[1]吴瑶,沈云峰,张玲,等. 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及在肝病中的意义[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2):76-77.
[2]尚红, 王毓三,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蒲泽宴,刘仲魁. 血清腺苷脱氨酶在肝细胞性黄疸与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0,15(1):88-89.
[4]Kurtul N, Pence S, Akarsu E, Kocoglu H, Aksoy Y, Aksoy H. Adenosine deaminase activity in the serum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cta Medica (Hradec Kralove). 2004;47(1):33-5.
[5]王建琼,牛华,张芹,等. 血清腺苷脱氨酶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3):1786-1787.
[6]朱合,滕剑平. 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在伤寒和副伤寒中的诊断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169-1170.
[7]周玉贵,金勇.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腺苷脱氨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1):1657-1658.
[8]Taysi S, Polat MF, Sari RA, Bakan E. Serum adenosine deaminase and cytidine deaminase activitie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lin Chem Lab Med. 2002 May;40(5):493-5.
[9]赵冠华,郜赵伟,张惠中. 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1):160-164.
[10]曹庆科,殷文浩,丁韧烨,等. 血清腺苷脱氨酶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12):925.
[11]赵昕峰,吴亦栋,陈刚,等. 血清腺苷脱氨酶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1):38-40.
[12]邵志莉,孙宝兰,赵建美,等. 血清腺苷脱氨酶与前白蛋白鉴别儿童肺炎病原体的临床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0):2361-2363.
[1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胸膜与纵隔疾病学组(筹). 胸腔积液诊断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11):1080-1096.
指南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