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PN-脂联素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
--糖尿病早期预测的"新型指标"
样本类型:血清或EDTA抗凝血浆
适用仪器:本试剂盒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优势
1.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灵敏度高
2.重复性好,变异系数(CV)≤10%
3.线性范围宽,在[2.00,40.00]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
指标简介
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分子量约为30 kDa,由脂肪细胞分泌。人类脂联素由24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外周循环中脂联素主要以三聚体、六聚体和多聚体形式存在。脂联素是一种具有抗炎效应的保护性脂肪细胞因子,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及葡萄糖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作为糖尿病早期风险预测的新型指标。脂联素水平降低可用于Ⅱ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并可预测糖尿病并发症[1]。
检测原理
样本中的脂联素与试剂中胶乳颗粒交联的脂联素抗体反应,形成不溶性的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吸光度改变,在抗体量一定的条件下,吸光度的改变与样本中的脂联素含量成正相关。
临床应用
- 糖尿病风险的早期预测:脂联素是一种具有抗炎效应的保护性脂肪细胞因子,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及葡萄糖代谢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作为糖尿病早期风险预测的新型指标。脂联素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高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低风险相关,低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高风险相关,低脂联素水平可预测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提高脂联素水平可改善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浓度,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1,2]。
- 脂联素可作为发现、诊断T2DM高风险个体及监测疾病进展的指标。血清脂联素水平增加。LI等[2]对3008名受试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行检测,在随访的6年中,有164名受试者发展为T2DM,其脂联素浓度都处于较低水平。
- AMI患者血清ADPN水平与AMI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监测患者血清ADPN水平有助于临床对AMI的诊治及预后判断[3]。
- 脂联素与前列腺癌、肾细胞癌、胃癌密切相关。循环中脂联素水平变化可能是肿瘤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脂联素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抗肿瘤因子[4]。
- 血清脂联素可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对脓毒症病情的进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5]。
适用科室
适用机构及科室 |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指出: |
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
基层医疗机构是糖尿病防治的首道防线,在日常初级医疗保障工作中应全面掌握管辖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健康信息,建立良好的慢性病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具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主动开展糖尿病风险筛查,承担糖尿病筛防责任。完善CDRS、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或脂联素检测,是基层医疗机构实施糖尿病筛查的推荐形式。 |
体检机构 |
建议将糖尿病高危因素的筛查(包括脂联素水平检测)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对糖尿风险评分超过25分的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全面的血糖检测或建议其至专科就诊。 |
糖尿病高危人群可能就诊的相关科室如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肾内科、妇科、产科、老年病科、精神科等 |
相关科室医务人员需要提高糖尿病风险筛查的意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相应的评估。提前进行脂联素和(或)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如有异常建议其专科就诊。 |
适检人群:18岁以上的成人均可以通过健康体检等方式检测脂联素以筛查糖尿病风险,特别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危险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史,包括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或两者同时存在;
(3)超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或肥胖(BMI≥28)和(或)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
(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 Pa)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 mmol/L和(或)总胆固醇≥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性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筛查结果正常者建议每3年筛查一次;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者,建议每年筛查一次。
参考文献
[1] 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2, 16(1):8.
[2] 贺思思, et al., 脂联素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 27(11): p. 1374-1377.
[3] 蒋小红,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 2015(6): p. 585-587.
[4] 赵勇, 脂联素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继续医学教育, 2014(3): p. 49-51.
[5] 王永芹 and 李治国, 血清脂联素、TNF-α、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4. 30(4): p. 528-530.
指南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