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再度明确,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项目免费做!
发布时间:
2025-09-16 18:18
来源: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国务院新闻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的发展成就。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表示,在健康管理方面,我国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约1.4亿人次健康管理服务。自2025年起,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新增胸部数字X线正位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认知功能初筛,并将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推进分级分类的健康服务。
本次发布会再提“老年体检增加糖化血红蛋白”,一句部署背后是把糖尿病防线前移到社区,精准筛查、过程管理、并发症阻击三箭齐发,与“健康中国2030”慢病蓝图精准同频。
01
糖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Hemoglobin,简称 Hb)是人体红细胞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主要负责人体内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
糖化血红蛋白 (haemoglobin A1c,HbA1c)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的化合物,全称为:血红蛋白β链(血液)-N-(1-脱氧果糖-1-基)血红蛋白β链[1]。
HbA1c的形成与血葡萄糖浓度以及该浓度葡萄糖持续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血糖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HbA1c含量就越高,在总的血红蛋白中的占比也越多。通常红细胞的寿命是120d左右,因此,HbA1c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公认标准,也是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2]。
02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关系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估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它反映了过去2至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与血糖浓度成正比,能够稳定地指示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不受短期饮食和运动的影响。
血糖控制在糖尿病代谢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最主要指标,其与血糖水平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关系对照表
03
HbA1c检测优势
HbA1c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化学成分,变异性小。目前已具有标准化的检测方法,使HbA1c的稳定性更有保证。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HbA1c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风险关系密切。另外,HbA1c的检测能反映长期的血糖情况,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留取样本亦更为方便,无需患者空腹,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受进餐影响。因此,HbA1c检测较其他血糖监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2]。
04
HbA1c测定的临床应用
HbA1c的测定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成人糖尿病前期的筛查与诊断、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以及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01
诊断糖尿病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发布了“应用HbA1c诊断糖尿病”的咨询报告,推荐在有条件的地方将HbA1c检测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手段,6.5%为诊断糖尿病的临界值。
我国的HbA1c检测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国内一些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成人中HbA1c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2%~6.5%。为了与WHO诊断标准接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在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且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医疗机构,可以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02
成人糖尿病前期的筛查与诊断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 (IFG)、糖耐量减低(IGT)以及两者的混合状态 (IFG+IGT),是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一种标志或分水岭,如出现则标志着将来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等疾病的风险增高。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于2010年首次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5.7%~6.4%作为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基于WHO 1999和ADA 2022的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制定了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即5.7%≤HbA1c<6.5% [3]。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
03
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
HbA1c是反映既往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在临床上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4]。
04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包括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控制目标如下表,其中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
中国 2 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5]
HbA1c是临床上用以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对于HbA1c未达标的患者,建议每3个月检测一次。一旦达标后,可每6~12个月检测一次。但HbA1c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难以反映血糖波动,无法捕捉低血糖事件等。
05
HbA1c是糖尿病长期病情控制好坏的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指标
作为血糖控制指标,HbA1c是糖尿病长期(2~3月内)病情控制好坏的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指标: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多数非妊娠成人合理的控制目标为<7%,无明显低血糖或其他治疗副作用的患者,建议更严格的控制目标如<6.5%)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较差,需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06
指导治疗,评估疗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新诊断T2DM患者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或空腹血糖(FPG)≥11.1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者,可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上也在已经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血糖仍明显升高(如HbA1c≥9.0%)或已起始胰岛素治疗但仍未达到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患者中,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血糖控制以利于后续管理[5,6]。
为了提高患者的HbA1c达标率,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降糖效果。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美国内分泌学院(ACE)推荐根据患者不同的基线HbA1c水平来选择合适的降糖达标策略。将HbA1c水平作为选择降糖药物的依据之一,对于基线HbA1c较高的患者,可优先选择降糖能力较强的药物,以更好地实现HbA1c达标[7]。
05
相关指南共识推荐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指南
建议,有必要对老年人进行血糖与HbA1c的筛查,加强对老年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和血脂等)。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指南
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并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标准。
《中国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共同管理指南(2024版)》
指南
推荐HbA1c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初次评估,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孕妇推荐每2个月检测1次。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
共识
本共识更新推荐,在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且有严格质量控制(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中国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研究计划)的医疗机构,可以将HbA1c作为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指南
HbA1c 为糖化血红蛋白A1c,推荐在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且有严格质量控制(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中国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研究计划)的医疗机构检测,可以将 HbA1c ≥ 6.5% 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中生HbA1c检测试剂盒
中生北控为行标《YY/T 1605-2018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的起草单位之一。
【产品名称】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
【检测原理】胶乳免疫比浊法
【包装规格】毫升&测试包装
【标本类型】EDTA 抗凝全血
【校准/质控】HbA1c-校准/质控品
【适配仪器】适配大部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性能评价】
【产品优势】
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液体双试剂,可直接测定HbA1c百分含量,与高压液相方法对比测定相关性良好。
试剂稳定性好,开瓶载机稳定30天。
校准品定值溯源至GBW09181 /09182 /091833。
配套校准品和质控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中生糖代谢检测项目
参考文献
[1]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委员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12):6.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936-948.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6):484-494.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10):603-613.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6]《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1):21-31.
[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0,12(1):1-12.
✦
关于中生北控
✦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2006年香港上市,是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体外诊断(IVD)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成果转化。中生北控被认定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建“体外诊断工程研究中心”,先后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科技任务,被认定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企业”。
中生北控为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36)委员单位,通过了ISO13485、欧盟CE、韩国KGMP及加拿大CMDCAS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ISO/ICE17025:2017《检验与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认可,2025年3月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医学参考实验室认可,可实现国际范围内参考测量结果互认,现拥有16000平方米严格按照GMP标准建设的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中生北控建立了完整的生化检测系列产品平台,发展了流式、免疫、分子、POCT等体外诊断系列化产品,致力于打造临床诊断综合解决方案。
客户服务:010-80117700 010-64840910
售后服务:010-64840919
其他内容